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 >   地方  >  

铺就乡村振兴“幸福路”——黄龙县积极构建农村公路发展新格局

发布日期:2024-06-27 来源:陕西日报

242国道黄龙县界头庙段公路在山间盘旋(6月18日摄)。 黄龙县融媒体中心供图

6月18日,记者驱车行驶在陕西省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——黄龙县的公路上。夏日的黄龙满目苍翠,一条条农村公路为乡村发展疏通了“经脉”、挺起了“骨架”,铺就了乡村振兴“快车道”、群众出行“幸福路”。

黄龙县全面落实农村公路“路长制”工作,建立完善、清晰的农村公路管理分级体系,构建布局合理、建养并重、安全畅通、服务优质的农村公路发展新格局,为群众营造“畅、安、舒、美”的出行环境。

信息公开 及时解决问题

农村公路“建好”是基础,“管好”是手段,“护好”是保障。

记者在黄龙县崾崄乡一条县道上看到,路边的“路长制”公路养护牌上,路线名称、编号、里程,以及各级路长和养护责任人的姓名、职责等信息一目了然。

崾崄乡还公布了监督电话,邀请村民一起监督管护。村民可以根据路况拨打电话进行监督投诉,实现了隐患在一线发现,问题在一线解决,责任在一线落实。

“自从有了路长,路面干净了,车辆畅通了,环境更好了。”谈起“路长制”实施以来的变化,崾崄乡鲁家塬村村民马胜海说。

崾崄乡坚持按照“分级管理、多方监督”的原则,抓实由乡、村负责人组成的“路长制”管理体系,由各路段路长牵头,统筹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。

“下一步,我们要继续以‘建好、管好、护好、运营好’农村公路为总目标,将农村公路纳入多元化管理,让一条条农村公路通镇畅村,成为‘民生路’‘产业路’‘致富路’。”崾崄乡乡长景烽说。

定期巡查 重在日常养护

道路干净畅通,沿线青山如黛、风景如画……走进黄龙县三岔镇孟家山村,“畅、安、舒、美”的公路获得村民点赞。

“原先遇到极端天气出门都困难。现在政府修的这条水泥路让我们出行方便了不少,而且路面干净整洁,走在这条路上,我心情也很好。”孟家山村村民刘喜来介绍。

要想富,先修路。农村公路对促进“三农”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基础性、保障性作用。目前,三岔镇建立了以镇长为总路长,包村领导为一级路长,村党支部书记、副书记为二级路长,小组长为三级路长的管理体系。同时,该镇制定出台了《三岔镇农村公路养护实施细则》,探索推行“344”工作机制,指导各村把爱路护路纳入各村村规民约,并进行监督、检查、考核和评比,做到“有路必管、管必到位,有路必养、养必见效”。

“各村都有养护人员定期开展道路巡查,及时处理因自然灾害、恶劣天气造成的路面隐患。同时,我们将标志、标牌、护栏、护墩、警示桩等各类安防设施全部纳入养护范畴,采取‘村级上报、巡查发现、破损修复、定期补充’的原则,确保辖区道路关键部位安全措施不缺位。这样一来,不仅方便了群众,美化了环境,也对防汛起到了积极作用。”三岔镇镇长罗叶军说。

因路而兴 连通美好生活

连日来,在黄龙县界头庙镇一条蜿蜒的山间公路上,运货车辆来往不断。界头庙镇的玉米、圣女果、樱桃、连翘等农特产品被运往全国各地,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。

“这条农村公路,不仅让村民出行更方便了,还吸引了不少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我们村的蔬菜瓜果。如今,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都有了保障。”看着一箱箱等待装车销往外地的圣女果,界头庙镇红罗圈村党支部书记毛义笑着说。

“没修路之前,村里泥土飞扬,村民总是‘晴天一身土,雨天两脚泥’。现在不一样了,很多客商进村收购农产品,农产品的价格随之上涨。曾经的‘糟心路’如今变成了群众的‘致富路’。”界头庙镇碾子塬村村民王玉生对此感触很深。

截至去年,黄龙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100.2公里,全县农村公路桥梁有52座,行政村通畅率达到100%。依托“四好农村路”,黄龙县实现全域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,公路、站点、运输、邮政协同发展。黄龙县农村公路由“窄”变“宽”、由“线”成“网”、由“通”转“畅”,农村路网不断延伸,众多特色产业因路而起、因路而兴,群众因路而富。

“下一步,黄龙将继续深化‘四好农村路’建设,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发展质量和通畅水平,提高安全水平和管养水平,提升农村居民出行品质。”黄龙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邢利斌说。

(2024年06月27日《陕西日报》记者 郝颖 通讯员 杜婷)


值班编辑:樊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