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 >   党建  >  

我的入党故事:一心一意跟党走

发布日期:2021-12-13 来源:

我的入党故事:一心一意跟党走

云南省大关县委教育工委 吴吉松

我出生在物质匮乏的60年代末,那时候,买布用布票,买粮用粮票,家家户户生活的都很简朴。那时候最希望的就是过年,平时最希望的就是有亲戚来我家,每到这种时候,就会有一点好吃的东西,其实和现在比起来,那真是相差太远。我的父亲、母亲都是党员,在我的印象中,自幼家境贫寒,父母虽是文盲,但厚道朴实,为人谦逊,我终身受其影响。在学校的课本里,在畅销流行的小人书里,在连环画里,《小兵张嘎》《刘胡兰》《杨开慧》《抗日英雄杨靖宇》,在这些简短文字和形象逼真的图画里,一个个鲜活生命的一往无前、前赴后继、百折不挠,描绘着一幅幅革命先辈和英烈们的光辉画卷,他们,一步步埋植于我的心坎里。记得组织上每次安排人与我谈话时,他们每次都会毫不掩饰地指出我的缺点和不足,并帮助我分析利弊后果。每当我心里感到不舒服,为自己作辩解时,他们一句话就把我挡回了去:“你已经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你已经不同于一般教师了”“你已经是一名党员,就应该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”。就是这几句话,多年来,时时激励着我努力按照党员的标准来指导、衡量自己的言行。

1997年1月17日是我一生难忘的日子。这天,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实现了自己追求的夙愿,也是我人生新的起点。在日常工作中,通过听党课、学党章,我不断加深了对党的理想宗旨、组织纪律、党员标准的理解和认识,并努力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。我是1989年7月大关县师范二班毕业的学生,那时候年轻气盛,一切都显得很幼稚和单纯。被分配到上高桥乡红旗村完小任教半年后,借用到乡附设初中任教,1991年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,1992年被组织上讨论吸收为预备党员,1992年我考入云南教育学院脱产进修两年,当时由于自己的不成熟,组织上也没有告之我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。党组织手续没有转入云南教育学院。1994年云南教育学院毕业后我被调到青龙乡附设初中任教(党组织关系一并转入),后在青龙中学任教,我一直都在反应我的入党转正问题,一直没有得到解决,党费都一直按时缴纳的,直到1997年1月17日,组织上才讨论我转为正式党员。

我深知,正式入党不是终点,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。于是,我带着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,也带着践行雷锋精神的想法,无论在上高桥乡附设初中、青龙中学任教,还是在青龙乡党委、悦乐乡党委和县纪委工作,2020年5月13日又到教育体育局工作,我始终坚持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,用行动影响和带动了身边更多的人。

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共产党员、党的干部,回想所走过的历程,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培养教育,离不开鲜艳党旗的指引,离不开入党初心的不断践行。“不忘入党初心,党旗伴我成长”,是我一生的追求。在农村、在学校、在机关,我从事过教育工作,也从事过党务工作、纪检监察工作,尽管单位多次变动、岗位也多次变动,但更多的是在党务工作岗位上。每一次我能为别人做一点小事时,我就会很开心,如:教书时,能为学生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时我会开心;在乡镇工作时能为老百姓做点小事我会开心;每年春节临近,能参加义务写写春联我会开心;每次与个别老师交流,当一些观点得到认同时,我会开心。

作为一名党员干部,我认为通过学习补充能量,一定要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,要对得起组织的培养、领导的信任,要用较强的责任心统领思想和行动,努力将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。在工作中努力做到细致严谨,使完成的每项工作经得起检查、经得起推敲、经得起考验,让领导放心,让自己安心。用感恩的心对待组织、对待同事、对待他人,做到相互学习、和谐共处。

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体会,我从事教育工作十多年,亲身体会和看到大关教育的可圈可点,也感受到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对抓好教育的高度重视,更多的人也在为发展教育默默无闻的在付出、在奉献。但我始终认为,单个人的力量实在小得可怜,只有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,有一个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,有一套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,加上想把子女教育好的家长愿望,这是教育发展的前提。关键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能淡泊名利,又能真正做点事情。那就是所有教育工作者,同心同德,齐心协力,不论遇到怎样的困难,都能立足大局,迎难而上,我们的教育才能高质量发展。 弱水三千,只取一瓢。自踏上征途起,我就决定将所有的精力,倾注于案头文书;将所有的青春,交付于自己的事业。就像园丁对待树苗,母亲对待孩子,无怨无悔,不求回报,只为心中那团叫做“理想”的火焰,哪管蓦然回首,已是头渐白。32年的经历,一桩桩、一件件,历历在目,如在昨日。我切身感受到了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面貌,见证了大关的发展,如村村通公路,成功实现“天堑变通途”的伟大跨越。作为一名党员,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,我会时刻谨记初心,不断提高自己,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
来源:《农村青年》融媒体中心

终审:蔺玉红
审校:李志国  刘朱婴
编辑:何召霞

值班编辑:农村青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