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

扫一扫打开手机网站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  >   企业  >  

硕士回乡,当职业农民办家庭农场

发布日期:2021-01-29 来源:

原载于《农村青年》2020年第12期
文/本刊实习记者 胡晓荣

“这片希望的田野让我热血沸腾,我放弃毕业留校、出国深造的机会,一头扎进去,一干就是 4 年。打农药、搬肥料、扛水果,一顿操作猛如虎,结果就被这样的护腰板给缠上了。” 32岁的刘沈厅是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沈厅家庭农场的主人,也是眉山首位拥有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。

“新农人”:让自己当好职业农民

一片130亩的果园,种有近万棵晚熟柑橘,于2020年12月底至2021年1月底成熟、上市。沉甸甸的果子压弯了枝丫,每个果子都被套上袋子。算下来,2020年整个果园共套了近80万个袋子,预计柑橘产量可达40万斤。这便是刘沈厅的家庭农场,是他栽过跟头、摔过跤的“训练场”,更是他大胆发展现代农业的“主战场”。4年来,刘沈厅与土地为伴,陪果树一起茁壮成长……

图片刘沈厅修剪柑橘枝条

刘沈厅自小便是学习的好苗子,考上好大学,学门好专业,留在城市工作,是以务农为生的父母对刘沈厅最大的期望。2008年,刘沈厅不负众望,以668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电子科技大学英才学院。然而,研究生期间,母亲的离世,让刘沈厅备受打击,也让他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多思考。

此时,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正进行农村改革,涌现了不少葡萄、晚熟柑橘和猕猴桃等特色农业基地。“我觉得乡村这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。”已在电子科技大学留校的刘沈厅辞去辅导员的职务,选择回老家农村,陪伴孤单的父亲,同时在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。

说干就干,父子俩拿出全部家当,在距离老家几公里远的一个村子流转了130亩地,当起了果农。2017年初,刘沈厅的果园分别种植了80亩猕猴桃和50亩柑橘。可是,5个月后,猕猴桃出现严重问题:苗子的根部全部发黑、腐烂,轻轻一抹,它的外皮就会脱落。80亩地, 12000棵猕猴桃树,最终只存活七八十棵。经农业专家检测,是有机肥的质量出了问题,导致猕猴桃苗烧根死亡。

返乡不到半年,就遭遇如此惨痛教训。刘沈厅这才明白,从事农业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。无奈之下,他只能拔掉枯死的猕猴桃树苗,拿着政府协调的30万元贷款,在地里重新种上了柑橘。自那以后,他搬到农场居住,并积极参加彭山区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,拜省农科院柑橘专家陈克玲教授为师,全力钻研柑橘种植技术。

有了长期学习的基础,刘沈厅很快掌握了柑橘种植的基本规律。不到一年时间,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土专家,并获评“中级农技师”。

“兴农人”:帮助别人成为职业农民

2018年初,刘沈厅发现农场的一片柑橘树叶突然枯萎。父亲和老果农根据经验判断,认为是果树得了炭疽病。而刘沈厅观察后得出结论:这不是病菌感染,而是红蜘蛛吃空了叶子的叶绿素,应该用杀螨剂。在与大家意见发生分歧后,刘沈厅只好自己背着五六十斤重的喷雾器去打药。他用药的种类少,药量也很少。过了一两个星期后,大家发现果树的每一片叶子都是干干净净的。“还是年轻人有一手!”老果农这才心服口服。

找到突破口的刘沈厅拿出在校期间搞科研的干劲儿,像写论文一样对待这片土地,突破多项柑橘种植技术瓶颈。农场自创的简易滴灌系统,简单、方便、实用、成本低、不怕堵,成功解决了传统插箭氏、压力补偿滴头等滴灌系统操作繁琐、成本高、水质要求高、肥料要求高等缺点,目前已经在四川省各地免费推广超过 5000 亩。

图片刘沈厅家庭农场大雅柑橘丰收

2019年,刘沈厅的家庭农场给了大家一个惊喜——第一年挂果就是别人同期的3倍,果园仅用3年时间便走完普通果园4年甚至更长的种植路。同年10月,刘沈厅被推选为眉山市彭山区果业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。

果园大丰收,却遭疫情来袭。2020年2月,物流全部中断,果商进不来,柑橘出不去。在当地政府和果业商会的推动下,眉山市彭山区首创了一个“零接触式”柑橘销售新模式。仅用不到一周时间,便在一座闲置工厂构建了“线上+线下”的柑橘销售中转站,坚持“三不原则”:采购商不到地、外地车不进镇、人员不聚集。通过快递优质果品资料、样品、合作方案等送至全国各大合作商超。“通过这样一个途径,逆市助销柑橘1500万斤,极大地提振了后期5000多万斤柑橘的市场价格,解决了晚熟柑橘滞销的问题,至少帮助500多个农场主免于返贫,包括我自己。同时,还解决了农民工就业6万人次。”刘沈厅说。

图片刘沈厅(右五)组织开展当地家庭农场主能力提升培训

种好果树只是前提,卖好果子才是关键。“当了3年的农民,突如其来的疫情使我又重拾曾经所学专业。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,我们打造了公益性 ‘数字农业服务平台’,让政府、果农、人才和客商实现无缝对接。”刘沈厅介绍,目前平台已入驻农场360余家,技术工人2000余名。实现柑橘订货1000万斤、葡萄 500万斤,总价值超过 8500万元。当外地客商进来,不知道哪里有好的产品,这个平台就会架起信息的桥梁,帮助双方筛选信息。这几年来,刘沈厅做到了政府的好助手,果农的好帮手,人才的好育手,客商的好推手。

整个乡村振兴之路,就和果园经营一样,同样需要有技术的团队去选种、测土、施肥和管理。“有了优质土壤,政府资金的支持就能像氮一样让它茁壮成长;果农的汗水就能像磷一样帮它开花结果 ;客商呢,就像钾一样能让果实更香甜;而人才就像当中的微量元素,虽然少,但却是产量和质量的保障。所以,这四大元素合理搭配,协同作用才是家庭农场的关键所在。”刘沈厅说。

“其实,很多大学生不愿意回农村,去了又留不下来,本质上是因为对农民这个职业和这个产业的不自信和不了解。”因此,在眉山市彭山区委组织部、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支持下,果业商会发起了“引进金凤凰、雕琢玉凤凰、培育雏凤凰”的人才培养计划,打造乡村振兴学院、线上培育中心、双百人才计划,将累计实现人才赋能近6800余人,实现育人、成才、回馈的良性循环,更是给了许多大学生走进农村、服务三农的自信。

“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,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。”回乡4年,刘沈厅经历过挫折,也有很大的收获。在发展现代农业这条道路上,他走得用心且坚定……

值班编辑:农村青年